close

(這是我們家之前的房客在背包客棧寫的文章,經同意後轉貼)

沿著泰晤士河南岸,從倫敦橋開始散步,不一會兒就被一座風格獨特的環形建築吸引。白色的石磚,木造的屋頂和格狀壁面,質樸地像客家土樓,這是完全依照16世紀都鐸時代原樣重建的「莎士比亞環形劇場」(Shakespeare's Globe)。這座樸實的建築,最花俏的可能就算入口的鍛造鐵門了。上面的多個雕刻樣式都不重複,是出現在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各種動植物和角色。

 

 DSCF1022  

 推開門,進入劇場大廳。看看簡介,原來不止建築完全根據 16 世紀當時形式一比一建造,連莎劇演出形式都跟當時一樣傳統,有趣,不多想,上櫃台想買張票,沒想到,工作人員卻說,所有戲票都在 3 個月前售完。唉呀!原來,整個劇場,坐票和站票加起來,全部只能容納 700 名觀眾,是的,又是跟 16 世紀一樣。

 

 DSCF1030  

 

 

導覽開始。我們坐在面對舞台的第一排座位。劇場內部完全沒有電力設備。沒有電燈,只有燭光;沒有電動機關,只有人力在幕後控制。導覽先生說:「一切必須跟十六世紀的人所體驗的一模一樣。」當時的人看戲,入戲,總忍不住跟台上演員互動,而演員也會依著觀眾狀況變化即興演出。當時,劇場鬧烘烘的,有小販在台下四處兜售零嘴、麥酒,觀眾邊吃喝,邊看戲,這裡擠滿了人會是什麼氣味,尤其是夏天時?想像一下就知道。有人醉,有人開心,把果核往台上丟,把麥酒往台上灑,演員和觀眾開玩笑擦槍走火,認真叫罵一陣,反倒逗得更多觀眾開心。戲裡有生活,生活可以入戲。傳聞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就迷這樣充滿真實生命力、不矯揉造作的娛樂,經常微幅出巡,躲在觀眾席裡看戲,她不介意這種氣味,這是自由奔放的氣味,宮廷裡哪能如此呢?

 Globe_Theatre_Buehne  

 800px-Globe_Theatre_at_SUU  

此圖截自網路

 9014131432_6e00042baf_b  

此圖截自網路

原來電影「莎翁情史」(Shakespeare in Love) 中一些當時劇場生活的橋段細節,真是有考據的。現在的人,給莎士比亞安上大文豪的帽子,好像他是個神,好像他的戲一定是高雅不可攀的貴族享受。其實並非如此。在那個階級的時代,唯一能夠讓貴族和平民平等地坐在一起笑鬧的地方,恐怕,也只有劇場,正如更早上千年的羅馬競技場。

 DSCF1025  

 

沒戲可看是個遺憾,總得去禮品部逛逛,看有什麼可彌補心情。發現了莎翁劇本的迷你書,每本都是真皮面燙金,手感好,也不貴,只要 2 到 3 英鎊。在這裡也解開了我剛來倫敦時的一個小疑惑,為什麼交通儲值卡要取名「牡蠣卡」(Oyster Card)?原來,這也跟莎劇相關。在「溫莎的風流婦人」(The Merry Wives of Winsor) 中有句張狂的話:"Why, then the world 's mine oyster,Which I with sword will open."「整個世界如我掌中的牡蠣,我只要用劍一劃,就會打開」後來引伸為一個人得以四處通行無阻。結合了鐵公路各式車種,能讓人四通八達的交通票卡,會取這個名字,恍然大悟!禮品店中有一款票卡專用卡套,上面印滿了這齣劇的台詞,這設計真是讓人會心一笑。就是這卡套,解開了我問自小在倫敦生長的友人,對方卻也答不上來、沒仔細想過的問題。莎士比亞留下太多精神資產,已經無形間深入英國人的生活了。

 DSCF1505  

 

回到民宿,跟房東聊起,我好遺憾,要是早點知道這個劇場,來倫敦前就可以計畫訂票。房東說他們都可以替客人代訂,倫敦藝文活動多,還是得像他們這樣熟門熟路的人,比較能掌握全年一些特殊活動的檔期。來之前,我也沒想過可以請民宿服務,更沒想過房東本身也是對藝文感興趣的人。

 

還好帶回了一些可愛禮物。下次再有機會來倫敦,繼續來這兒住,我一定要訂戲票,還要訂劇場內的下午茶,在環形劇場待久一點。

 

*住的民宿是「倫敦薈萃民宿」(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loomsburyStay),在國王十字站 (King's Cross St. Pancras) 附近,房東是台灣人。從這站可直接搭黑線 (The Northern Line) 到離莎士比亞環形劇場最近的 London Bridge 或 Borough,只要 5、6 站,非常近。

*原文網址:http://www.backpackers.com.tw/forum/showthread.php?t=162657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倫敦薈萃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